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11-10
點擊次數:13
在細胞生物學、藥物研發領域,“跨上皮 / 內皮電阻(TEER)" 是評估細胞屏障功能的核心指標 —— 比如腸道上皮模型、血腦屏障模型的完整性,都需要通過 TEER 數值判斷。但傳統 TEER 檢測常陷 “操作繁、數據飄" 的困境:手動持電極易抖、人工記錄易出錯、不同培養板適配性差,既拖慢效率,也影響結果可信度。
Millicell ERS 3.0 細胞電阻儀如何革新TEER檢測?——細胞屏障功能研究的金標準。

Millicell ERS 3.0 數字化電阻儀,正是針對這些痛點的解決方案:
1. 數字化交互,讓檢測變 “簡單"
配備直觀觸控界面,可直接在儀器上完成數據采集、實時觀察結果;支持 USB、WiFi、以太網多方式傳輸,數據同步至云端后,能便捷地進行下游分析、存檔,告別人工記錄的誤差。
2. 適配多場景,覆蓋實驗室常用體系
自立式孔內電極無需手持,可穩定適配 6/12/24/96 孔培養板 —— 從少量樣本到高通量實驗都能覆蓋,檢測過程更高效、數據更穩定。
3. 高精度,捕捉細胞的 “細微變化"
它的電阻檢測范圍達 0-100kΩ,分辨率僅 1Ω,能精準識別細胞屏障功能的微小波動,為藥物通透性研究、細胞模型構建等實驗,提供更可靠的數值支撐。
對科研人員而言,這臺儀器的價值在于:把 TEER 檢測從 “耗時易錯的手動流程",變成 “快速、客觀、無損的標準化操作";云端數據的可訪問性,也讓多場景的實驗數據整合更便捷。
隨著細胞實驗的精細化需求提升,這類數字化檢測工具,不僅能提效,更能通過數據的精準性 + 可追溯性,助力科研結果的可靠性升級。

Millicell ERS 3.0 核心優勢速記表
優勢點 | 具體表現 | 實驗好處 |
交互友好 | 觸控屏操作,界面直觀 | 新手秒上手,減少操作失誤 |
電極適配性強 | 自立式電極,兼容 6/12/24/96 孔板 | 適配多場景,檢測更穩定 |
數據傳輸便捷 | WiFi / 以太網 / USB 同步至云端 | 免手抄,數據可追溯易分析 |
精度高 | 0-100kΩ 范圍 + 1Ω 分辨率 | 捕捉細胞屏障細微變化 |
TEER 檢測實驗標準操作指南(以 Millicell ERS 3.0 為例)
實驗前準備
1. 確認細胞培養板(6/12/24/96 孔)處于穩定培養狀態,提前 30 分鐘將儀器開機預熱
2. 取出自立式電極,用無菌 PBS 沖洗 2-3 次,吸干表面液體
3. 儀器校準(初次使用 / 更換電極后)
1) 打開觸控屏,選擇 “校準" 模式
2) 將電極放入與培養體系同溫的無菌 PBS 中,待數值穩定后完成校準
4. 樣本檢測
1) 選擇對應孔板類型,將電極緩慢放入待測孔(避免觸碰孔底 / 細胞)
2) 點擊 “檢測",儀器自動讀取 TEER 數值,結果實時顯示在屏幕上
5. 數據處理與存檔
1) 點擊 “同步",數據通過 WiFi / 以太網上傳至云端
2) 在儀器上標注樣本信息(組別、時間點),后續可云端導出數據分析
6. 實驗后清潔
1) 用無菌 PBS 沖洗電極,晾干后放回收納盒
2) 關閉儀器電源,清理操作臺面

更多關于Millicell ERS 3.0 細胞電阻儀相關實驗室儀器和實驗耗材請進入蘇州阿爾法生物網站進行了解。